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ENGLISH 一网通办 书记校长信箱
西邮要闻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中国商报】推行“137”计划 陕西“两化融合”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1日 16时29分15秒  来源:西邮新闻网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
\



推行“137”计划 陕西“两化融合”上新台阶

 

    从陕西省来看,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一直并存,问题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类工业,能源化工产业在工业总量中的比重接近50%,成为陕西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次是资源深度转化不够,产业链条短,初级产品比重大,例如陕西省就地转化的煤炭约占煤炭总产量的30%,而且多用于发电,作为化工原料进入深度转化领域的不足12%。三是企业技术落后,产品单一,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目前,该省工业企业R&D投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4.3%,排在第30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5%,还不到2000年的一半。因此,优化工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陕西工业发展的根本性战略问题。

 

  理清思路 确立目标

  “两化融合”的内涵从广义上说,既包括了工业领域的融合,也包含了在国民经济中其他领域与信息化的融合,以及由此带来的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变迁。狭义的两化融合,是指在工业领域中的“两化融合”,并由“两化融合”带来的社会性影响。

  从狭义的角度提出陕西推进“两化融合”的总体构想,基本思路是推进陕西“两化融合”,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推行“137行动计划”,即围绕实现一个总体目标,坚持三大推进策略,实施七大重点工程,调高、调优、调强陕西工业结构,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为实现陕西省由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按照地区抓特色、行业抓重点、企业抓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深入的思路,积极推进地区、行业、企业的“两化融合”。到2015年,力争使陕西省两化深度融合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我国西部“两化融合”的先导区。全省80%以上大中型企业实现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和企业管理等信息系统集成,达到集成应用阶段;80%的中小企业普及互联网应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本形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新型工业体系,使陕西省“两化融合”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策略当先 行业并进

  在推进陕西省“两化融合”问题上,重点围绕区域推进、行业推进、企业推进三大策略展开。

  区域推进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西安——咸阳“两化融合”试验区推进策略。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的原则,以发展信息产业、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和做强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高西安——咸阳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通过“建立两平台、构筑三体系、打造六基地”,积极推进西安——咸阳试验区“两化融合”。建立两大平台,即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信息技术创新平台;构筑三大体系,即信息技术推广体系、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六大融合支撑基地,即西安软件园、电子工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通讯设备产业基地、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和国家(咸阳)显示器件产业园区。  

  其次是宝鸡“两化融合”试验区推进策略。

  建设以先进装备制造和产业集群为特征的宝鸡“两化融合”试验区。支持宝鸡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装备来改造陕汽、宝钛、宝石机等重点企业。同时,通过信息化网络的建立,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纵向交流与合作,引导中小企业群体跟进,从研发设计、技术标准统一、质量体系监管上,实现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的网络化,推进面向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平台的广泛应用,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加快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机床工具、铁路及石油装备、电子电器四大产业集群,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

  再次是榆林“两化融合”试验区推进策略。

  建设以能源化工循环产业链为特征的榆林能源化工“两化融合”试验区。将榆林建成国内一流的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特色的能源、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基地,基本形成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产业集群。重点开发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环境协调型、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烯烃、煤制油等深加工的高端产品;注重在制造环节加快信息技术改造,全力打造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支持榆林通过搭建三大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五大专项工程,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三大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物流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五大专项工程是指生产制造数字化工程、信息化节能减排应用工程、油气田和矿山数字化工程、新兴业态培育工程、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

  行业推进策略包括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支柱产业、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四大环节。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首先要提升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信业创新转型,加快光纤宽带接入建设和应用创新,全面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统筹部署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其次是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加快业务推广和网络建设改造,推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同时还要着力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发展物联网、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材料、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产业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突破,提升产业能级;以建设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园、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园、通信及电子元器件产业园为抓手,加快产业聚集;以发展通信设备及其终端产品、智能感知产品、智能传输设备、新型显示产品、高性能电子器件(含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件、云计算及高端软件为重点,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着力打造西部电子信息产业第一高地。

  重点发展支柱产业首先应明确能源化工行业“两化融合”的目标与工作重点。通过油气田、矿山数字化工程的实施,以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生产经营管理为主线,安全生产为中心,积极推广实用的信息技术,加快采掘业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测、监控及油气田、矿山、管道的数字化建设,建立井上与井下、矿区与政府间的网络监测与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力争到2015年,数字化油气田达到60%;数字化矿山达到50%以上,安全监测监控、应急救援等系统覆盖率达到90%以上。

  第二,围绕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的目标与工作重点,以装备制造数字化为核心和突破口,带动工业产品的信息化、生产过程与管理控制的智能化。通过实施企业生产制造数字化工程和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工程,以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敏捷制造、精益生产为方向,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推广CAX系统在产品设计、制造、试验过程中的应用,建立以PDM为核心的产品协同设计制造体系;建设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到2015年,缩短产品研制周期30%、减少设计错误70%、降低研发成本20%;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生产装备和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过程控制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柔性化。

  第三,紧抓有色冶金行业“两化融合”的目标与工作重点,强化信息技术改造在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集群发展、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中的作用。重点利用自动控制、数学模型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高产品档次,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开发推广智能技术、生产各工序和全过程智能化控制系统;推广使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等信息系统;发展信息技术提升高性能钛合金、镁合金、铝合金等先进轻合金材料的生产以及开发高端应用产品;通过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全面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规范业务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到2015年,全省有色冶金行业企业在主要工序和关键岗位实现集散控制(DCS),初步实现管控一体化。

  努力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围绕食品工业“两化融合”、医药工业“两化融合”、纺织工业“两化融合”三个行业展开。食品工业“两化融合”应重点提升关键生产工艺、专用装备及生产线的数字化控制水平,运用信息技术重点加强企业诚信体系、产品质量控制系统与可追溯系统的建设。强化企业应用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采购、生产、配送、库存、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引导和督促重点企业,按照质量管理要求,应用原料检测、生产过程动态监测、质量控制、快速检测等先进自动化装置,改善质量安全保障条件。医药工业“两化融合”应重点提升关键、核心医疗器械的数字化水平,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分析筛选,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新药研发和试药系统,加快新药研发进程,完善医药行业统计、监测系统等;加快医药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建设和实施,提高医药企业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纺织工业“两化融合”则应重点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生产工艺创新,改造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生产工艺的计算机控制,提高生产效率。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企业资源计划(ERP)及信息集成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提升专用设备的数字化制造、控制水平,提高智能化、大规模定制化水平,推动纺织产业升级。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应重点针对航空工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工业软件产业三大产业。其中,航空工业要针对大飞机和其他重大武器装备的研发、生产、支援和服务任务,积极用信息技术加快推动航空制造技术的进步,改进提高航空电子系统的性能;积极将三维模型、数字仿真技术、PLM软件系统等应用于产品研制、生产制造以及产品支援,建立起跨地区、跨行业、跨专业领域的数字化协同平台。以仿真虚拟技术为核心建立关键零部件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应用体系,大幅提升协同研制能力、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客户服务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即时支援能力,完善航空电子控制、导航、检测、维修等配套产业,发展壮大航空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应结合重点技术研究方向、重大项目建设以及关键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加快信息技术与光伏产业的融合。以信息技术提升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企业管理水平,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太阳能光伏设备的性价比和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光伏电池、大功率LED等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工业软件产业应面向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市场流通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加强需求牵引,整合产学研用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大力发展高档数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工业软件,逐步形成工业软件研发、生产和服务体系,提高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市场竞企业推进策略要从处于集成应用阶段的大型企业和处于单项信息技术应用阶段的中小型企业入手,推进“两化融合”。具体体现在以下5方面。

  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利用CAD、CAE、CAPP、CAM、FMS和数控技术等,改造企业的生产过程,改进和提升企业的产品研制、技术开发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实现产品创新。

  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建设实现产品创新的生产制造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工程和以油气田、矿山安全生产、自动化生产和智能管理为目标的油气田、矿山数字工程,推动信息共享、系统整合和业务协同,提高精准制造、高端制造、敏捷制造能力。

  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加快建立现代经营管理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程,实施财务、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经营管理的实时化和运作过程的规范化。

  以信息化推动节能减排,提高企业资源利用和安全生产水平。建立和完善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机制;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关键共性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在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中推广使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等信息系统。

  推动企业采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新型业态。支持制造企业围绕推动产品的智能化、高端化和服务化,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发展在线检测、实时监控、远程诊断、在线维护、位置服务等新业态。加强企业项目设计、工程实施、系统集成、设施维护和管理运维等业务的信息化建设。支持企业发展工业产品外观设计、工业产品广告、企业管理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创意产业。鼓励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拓展B2B、B2C的模式在工业领域的运用,开展物流配送服务。

  突出重点 带动全局

  为了实现总体目标,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有效推进“两化融合”,应积极实施以下七大重点工程。

  企业生产制造数字化工程。以企业生产制造数字化为方向,大力推进大中型企业生产装备和生产线的信息化技术改造,加强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功能块(FB)等先进制造技术和过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与柔性化;强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广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现代企业运营体系,促进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

  产品数字化与智能化提升工程。重点提高数控机床、输配电设备、航天设备、石油钻采机械、冶金重型装备、矿山机械、工程机械、轻纺印刷机械、新能源(太阳能与风能发电设备)等主要装备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和成套设备集成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工业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

  信息化节能减排应用工程。积极鼓励和扶持节能减排关键共性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重点在有色、冶金、建材、电力、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推广使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控和“三废”的循环利用等信息系统,降低单位工业产值能耗,减少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依托大型企业和第三方机构,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行业性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一是鼓励支持装备制造、建材、能源化工、医药、纺织服装等行业建设公共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二是构建专业咨询服务平台。三是建设和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推进中试环境、物流服务、电子支付、信用服务、产权交易、认证检测、人才中介和人事代理等领域第三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油气田矿山数字化工程。加快油气田、矿山、管道的数字化建设,实现对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精准描述、科学规划,提高资源勘探、开发能力和采收率;加快提高油气田矿山采掘自动化水平和安全生产能力,大力推进远程监测、监控及油气田、矿山、管道的数字化、应急救援系统建设。在油气生产和炼油化工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集散控制系统(DCS)、计算机监控系统(SCADA)、现场总线(EPA)等生产控制系统。

  智能电网工程。采用宽带无线专网、宽带电力线通信、远程通信、集中器、采集器、试点主站、智能用电服务以及其他附属系统实施“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以电网自动化、智能化安全运行和调度信息化、管理精益化为目标实现输电、变电、配电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陕西省电网的抗灾容灾能力。

  新型业态培育工程。推动典型企业进行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试点示范,促进企业以质量、品牌、标准、服务为重点,加快发展制造服务业、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外包等领域延伸业务,引导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效融合,培育新型业态,改善工业发展环境。


上一条:【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教育博览会开幕 考生家长忙咨询

下一条:【西部网】政协委员呼吁加快大学城基础教育与医疗设施建设

关闭页面

雁塔校区

电话:029-85383106

邮政编码:710061

雁塔校区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563号

长安校区

电话:029-88166105

邮政编码:710121

长安校区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18号

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新澳门历史记录查询 2011-2024 中国西安长安南路563号 陕ICP备05001585号-1